宝宝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人)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人)

游宝
一,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俄国人口1亿4000万,陆军常备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军达375万人,其中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地区,在远东除驻守中国东北的部队只有约10万....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一,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输在后勤上。

其实当时沙俄比日本要强大得多,军事实力也要强得多。

但是,日本距离东北近在咫尺,运输物资和兵员很方便。

日本的军用物资和士兵,只需要从本土用船只运到朝鲜,再通过铁路运到东北即可。

甚至在掌握制海权以后,日本可以直接在东北的港口运输物资,速度是很快的,前后不过二三天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联合舰队,不惜代价也要掌握制海权的原因。

但是,沙俄主要的经济、军事、政治中心,包括大部分人口都是在欧洲部分,距离东北接近1万公里。

沙俄想要运输军用物资和增援的部队,只能依赖西伯利亚铁路。


俄国人口1亿4000万,陆军常备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军达375万人,其中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地区,在远东除驻守中国东北的部队只有约10万人,148门火炮、8挺机枪。

相反,日本人口为5000万,战争时可动员兵力200多万。而日本只用了120万就获胜了,可用兵力上却大大弱于沙俄。

日军现役陆军总兵力近38万,火炮1140门,近37%为山炮,适于山地作战,且射程远,杀伤力大。机枪147挺,火力配备明显优于俄军。

可见,双方一线部队旗鼓相当,就看谁能够迅速增兵。


沙俄负责运输的西伯利亚铁路,只能单向运输,如果双向运输就需要复杂的调度。

即便单向运输,火车速度不能超过45公里,不然就很有可能会脱轨。

按照9000多公里的铁路长度,即便火车昼夜不停(当然不可能),也要10天才能从这一头到那一头。

实际上,西伯利亚铁路只是名义上修建好了,主要长隧道尚未开通,诸多侧线和桥梁仍在施工中,有很多运输瓶颈。


最大的瓶颈是贝加尔湖。当时认为“一连50多英里的悬崖峭壁,夹杂着岬角、湖湾和窄坡。要建成它,需要建200多座桥、33条隧道。甚至有委员会成员认为,环湖铁路的工程量超过俄罗斯帝国此前全部建筑物的总和。”

于是,这一段铁路没有修建成功,和平时期的火车开到这里就要停下,将货物卸下用运输船只运到湖对岸,再重新装船。

这么连续折腾,加上沿途拥堵和调度问题,导致火车运输军火到东北,往往需要近1个月时间,而日俄战争总共只打了半年。



尤其是战争初期是冬季,贝加尔湖完全冰封,湖面船只无法运输。于是,被迫采用三种方法。资料这么写:用雪橇在湖的冰层上滑行,但运量极小,只能运输军官,且冰面路况没想象中好,军官们总有不得不下雪橇步行的时刻;士兵们冒着风雪徒步穿越湖面,暴风雪不断,湖面每隔4英里设置一个棚屋以提供热茶和汤,治疗冻伤者;铺设临时铁道,但第一节通行的火车头就跌入冰层薄弱处,此后一律改成人力和畜力拉着火车车厢前行。

贝加尔湖的铁路修好花费了大半年时间,到沙俄投降前1个月才勉强修好,但俄军败局已定。



由于运输问题严重,沙俄只能想尽办法在中国东北当地解决。当时沙俄百分之八十的粮食和生活物资,依靠在东北劫掠。但东北当时也不是什么富裕地区,提供的物资有限。

况且,粮食可以抢夺,武器弹药是抢不到的,增援的部队也无法解决,只能编组一些中国人的民兵组织,协助俄军作战。

二,沙俄为何打不过日本

日俄战争表面上是日本和沙俄的战争,但实际上是日本+英国+美国一起对付沙俄。就连宣布中立的清政府当时也是偏袒日本,希望日本能赢。虽然直接出兵跟沙俄硬钢的国家只有日本,但英国若是不在欧洲扯沙俄的后腿,让沙俄无法集中力量对付日本,美国不贷款给日本买军火,买粮食,日本哪里有跟沙俄正面硬钢的资本?

并且,日本就真的赢了沙俄吗?日俄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双输的战争,日本和沙俄其实都不是胜利者。要说谁才是最终赢家,貌似英国和美国才是。

▲日本版时局图,在日本人眼里,1900年代的国际时局对日本也是异常凶险。

一、日俄双方对战争的重视度不一样

1894年,日本在沙俄、英国的支持下,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然而当日本战胜大清,强迫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岛后。沙俄却出面干涉,强迫日本吐出辽东半岛。

沙俄这么明目张胆的下山摘桃子,日本当然不答应了。结果,沙俄伙同德国、法国,组成三国联合舰队,出现在日本领海,以武力威胁日本退出辽东半岛。

日本惹不起三国,便只好以收取清政府三千万两白银的手续费为代价,归还了辽东半岛给清政府。

事后,沙俄以“赎辽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随后俄军把大连和旅顺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并把这个州命名为“关东州”。

此事件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当时不少日本人认为:日本被沙俄坑了,明明是沙俄想吞并中国东北,但沙俄不想出头,于是让日本出头。等日本傻乎乎的跟清政府打一仗后,沙俄再出来下山摘桃子。沙俄的目的怕不仅仅是吞并中国东北那么简单,可能日本也是沙俄吞并的目标

基于此种思想,日本国内在1898年前后,便有了一种跟沙俄全面对抗的思潮。然而这还只是开端,沙俄接下来干了一件事,让日本产生了和沙俄赌国运的想法

对于日本来说,这场战争是赌国运之战,如果战败了,那么明治维新三十年的改革成果就付之一炬了。而日本也必将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对于沙俄来说,这场战争只是一场普通的扩张战争。赢了当然最好,败了也不要紧,顶多就是断己一臂的伤害,不会悲催到亡国灭种的程度。

这就是“尽全力”和“尽力了”的区别。双方一开始对战争的重视程度就不一样,所以战争的结果也必然是朝着“尽全力”的日本一方倾斜的。

比如在旅顺争夺战,日军偷袭旅顺前,俄军情报机构通过破译日军外交密电,都已经得知日本即将采取军事行动,但沙俄政府居然并未立即采取措施,俄远东军未接到战备命令。这种态度,岂能不败?


二、日本有外交优势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在配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同时,还单独派出一支十三万人的部队入侵中国的东三省。在经过了四个多月不太激烈的交战后,清军驻守在东北的九万官兵被全歼,东北三省全境在事实上被沙俄侵占。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后,沙俄在北京忽悠七国联军从中国撤军,但被它独自侵占东三省,它却一直故意不撤军。

当时清政府已逃离北京,慈禧躲在西安,沙俄找不到清廷中央政府,便决定先强迫东北地方政府订立临时性的协定,然后再逼迫清政府承认它对东北的占领合法性。

但是由于东北人民强烈反抗以及英美等国的干涉,沙俄迫于压力,只得于1902年同清政府签订《中俄收交东三省条约》,分三期逐步撤出东北。

然而就在第一期撤兵后,沙俄却故意违约不撤兵,并派兵重新占领了沈阳。然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妄图永久霸占东三省进行殖民统治。

沙俄出尔反尔,让英国很不满意。因为英国一直视中国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沙俄一口气吞了东三省,它很嫉妒。为此,英国通过外交斡旋让沙俄撤军。但是沙俄拒不理会,于是英国决心拉拢日本对沙俄开战。

1902年,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明确支持日本打沙俄。

签约后,英国放出狠话,声称日本是自己的盟友,日俄交战,如果谁敢帮沙俄,就是与英国为敌!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立即响应英国,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支援。

欧洲大陆的国家由于都惹不起英国,便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沙俄,只有德国和法国私底下帮忙,但最终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比较搞笑的是,英、俄后来和解了,德国和沙俄反而还翻脸了。至于清政府,表面上虽然说中立,但实际上也是支持日本的。因为关外毕竟是满洲龙兴之地,沙俄赖着不走,慈禧那帮人无法跟国人和老祖宗交待。

所以说,日俄战争其实并不单单是日本和沙俄的战争。美国、英国都出了力,就连清政府也偷偷出了力

三、日本在军事指挥、地理方面也有优势

这两点都不用多说了。战争前线相对于日本仅仅是日本海环渤海一带,而俄国则穿越长长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俄国方面虽然有硬实力优势,但俄军补给线太长,且将帅无能,军队非常腐败。士兵大多是猎人和农夫,虽然作战很勇猛,但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而且,由于俄法同盟的约定,法国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因此沙俄的主力一直没有开赴远东和日本开战。尽管沙俄后来败了,但依然还有再战之力。反观日本则是无力再战。



总的来说,日俄战争是一场双方实力非常悬殊的战争。日本能在战场上击败俄军,除了日军本身英勇之外,英美对他的支持,沙俄方面对战争的不重视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过开头也说了,日本和沙俄其实都不是最终胜利者。真正的胜利者应该是英美。

对于日俄战争的把控,英美做的非常好。战争之前为了制约沙俄,就怂恿日本开战;战争结束后,害怕沙俄跟日本赌国运,就向日本施加压力,让日本尽快结束战争,不要过多削弱沙俄的实力。免得沙俄急眼了,缓解与德国、奥匈帝国的矛盾,把俄军主力部队派到远东去和日本堵国运。这对协约国集团非常不利

日本胆敢不听话,英国就立即断供。没了英美贷款的日本,经济不崩溃才真正有鬼。所以日本根本没办法决定战争的走势。

所以说,日俄战争的双方,包括清政府,都是棋子。清政府是个弃子,日本是一颗制衡沙俄的棋子,沙俄是一颗制约同盟国,但又不太听话的棋子。

作为博弈者,英国很好的控制了棋局,得到了一个它想要的结果。

三,日俄战争沙俄为什么会输

俄罗斯帝国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原因蛮多的。由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实力稳居世界前五,而日本虽然在明治维新以后国势日渐强大,并在与清朝的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获利颇丰,使其实力进一步提升。但一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夕,由于体量等因素和俄国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即便是当时日本内部对于日俄战争日本获胜的可能性也比较悲观。典型的儿玉源太郎就对此战日本能否取胜表示满满的迷茫。

毕竟当时双方体量差距太大,俄国常备兵力规模甩出日本十倍的巨大差距,而即便是质量日本也未必占多少优势。论海军实力俄国海军吨位在1904年一度位居世界前三,即便是战力至少也可以保持在前五。虽然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清朝的北洋水师,但日本离世界主要海军强国仍有差距。故而日俄战争前夕,理论上俄国海军要明显大于起步不是太久的日本海军。而财政收入上俄国也是日本的八倍。(折算成日元,俄国20亿,日本2.5亿)

但是也正是日俄之间巨大的差距(一说俄国军事实力五倍于日本),让俄国人在日俄战争中产生了轻敌大意。并且由于西伯利亚铁路(虽然1904年7月才开始通车但直到1916年才全线通车)尚未彻底打通和欧洲局势等原因,这也使俄国人在战争中并未使出全力。

日本敢于俄国作战,也是料定了俄国由于在远东兵力和后勤有限,而西伯利亚铁路虽然已经开始通车,但是从贝加尔湖段仍未通车。而如果这段铁路也通了,那日本纵使做足了准备也没有取胜的希望了。(后来在1945年苏军准备着手抽兵进入东北时,全线通车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趁着这段铁路打通尚需一段时日,日本与俄国开战,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日本倾尽全力、部署得当也不是没有希望。

但即便这样,日俄战争俄国总计投入兵力达到1,365,000人。而日本则在日俄战争全国动员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200,000人。俄国兵力略占优势。

还有日本全力以赴,在开战前做足了准备也是俄国输掉战争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个原因和西伯利亚铁路打通比较起来似乎次要了些,但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日本是以偷袭的方式对俄国开战的,这让俄国有些错不及防,使日本可以占据先手优势。(先手优势虽然有时候不足以赢得战争胜利,但却能增加几分胜算和主动)日本在战争中的战略部署也还算不错,

而且日本为了赢得战争胜利也做足了情报工作,向俄军后方派遣许多谍报人员,并且潜伏到了东欧,建立了一个谍报网。这使日本在战争中可以知己知彼。而俄国就不行了,非但不知彼可能连己也知道的不够全面。虽然俄国的情报在当时世界还算不错的,但是由于轻敌大意,对东方人打心底里的蔑视,使俄国没有对日本进行良好的情报收集工作。另外由于俄国人在中国的行为比日本还恶劣,所以当时的清朝由于与俄国的仇恨较深,在战争中总是倾向于日本一方。

而且由于考虑到地理因素,结合上面所述,日本在战争中拥有更多的主场优势。毕竟日俄战争的战场设置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日本的主场优势在对马海峡海战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俄国在战争中则表现的有些被动。

另外参加日俄战争的俄军士兵出身也并不高,虽然有一定的勇猛劲,但缺乏系统性的训练。纵观整个日俄战争期间,除了旅顺战役日本兵力三倍于俄军,且俄军伤亡小于日本以外,其余很多战役俄军都是兵力占优,且处于防御状态,但最终却总是被兵力处于劣势的日军击败,而且伤亡还比日本大得多。例如辽阳会战(日军12.7万 VS 俄军22万)、沙河会战(日军17万 VS 俄军21万)、黑沟台会战(日军5.4万 VS 俄军25万)、还有日俄战争规模最大的会战——奉天大会战(日军25万 VS 俄军31万)役后大山岩一举成名,这些战役俄军虽作为防御方,但伤亡却比日军大。也可以看出俄军战术和素质要弱于日军。

不过日俄战争虽然俄国惨败了,但是日本也未能取得全面性的胜利,由于俄国的想法是采取战略后撤,一步一步的消耗日军,然后再让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军与日军消耗一波,坚持到俄国集中欧洲地区的精锐赶来击败日本。像1905年3月10日奉天会战结束时,俄国虽然士气低落,但依然有80万人和2,200门火炮可以短时间内投入战争,而日本动员力量则达到了极限,只有40多万兵力和1,046门火炮可以投入战争。当美国方面通过法国总统卢贝向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表示愿意为日俄两家调停战争时,尼古拉二世却表示,决战才将要开始,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正在向远东驶去。愤怒的尼古拉二世想要将日本耗死。与此同时,在1905年3月,日本全国动员已达到极限吗已经没有正规的预备役力量了。这使日本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现有还算对日本有利的情况下求和。

当日本在谈判桌上想要让俄国支付巨额赔款时,却因收到山县有朋的报告收到俄国正从欧洲抽调重兵前往日俄战争的前线的消息,日本也只好放弃赔款。从这里也可以大致清楚,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性。

四,沙俄为什么会败给日本

我们首先要清楚,日俄战争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对于日本和俄罗斯两国的意义不同。对于日本来说,日俄战争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甚至国家存亡的全面战争,而对于俄罗斯来说,日俄战争只是一场争夺东北亚殖民利益和势力范围的局部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日本作为一个新兴的亚洲工业国,急于通过在朝鲜半岛和满洲地区的殖民扩张获得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而日本要想获得继续崛起所必须的殖民地,就必须虎口拔牙,从老牌的西方列强手中抢夺殖民地。俄罗斯是日本所瞄准的第一个目标。朝鲜半岛和满洲地区在地理上距离日本最近,清帝国的势力急剧衰落,这里成为了日本殖民扩张的首选目标。日本所面对的唯一的障碍就是俄罗斯,因此,日本要倾尽全力在这一区域打败俄罗斯。

但是,正如对于日俄两国的意义完全不同,日本也清楚,如果彻底击溃俄罗斯这个帝国,对于小国寡民的新兴东方国家日本来说,是不可能的。俄罗斯在国力和军力上均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日本的目标是在满洲击溃俄军,迫使俄国与日本和谈,从而获得满洲和朝鲜半岛的部分利益。从战争的准备和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为这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战争中孤注一掷,集中全力在海上和陆地均取得了胜利,特别是在海上,日本海军打得堪称世界海战史上的典范,几乎彻底消灭了俄罗斯帝国海军。然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在战争开始前严重轻敌,对于亚洲“猴子”的战争不屑一顾,在战争爆发后又决心不足,一退再退,死守待援,结果被日军各个击破。同时,也不得不说,日军的训练和装备在当时都堪称精良,战斗力和指挥能力都要超过俄军。而腐朽落后,国内已经面临社会动荡的沙俄军队指挥不利,军人战斗意志薄弱。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其实获得了英国的支持,英国希望通过英日同盟遏制沙俄在亚洲的扩张。在战争中,无论是战争融资,武器装备还是军事情报,英国都对日本提供了支持。

日俄战争虽然日本获胜了,但日本并没有把俄罗斯赶出整个满洲,沙俄仍然控制着北满,而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远远不断运来的陆军,使得日本急于利用胜利与俄罗斯和谈,而不敢继续战争。如果不是俄罗斯国内爆发了革命,沙俄政府无暇顾及远东,不想将战争继续下去,面对已经精疲力竭,财政面临崩溃的日本,谁能胜利还很难说。

五,沙俄为什么打不过清朝

日本在发动日俄战争时其实并无必胜的把握。在日本御前会议就对俄开战问题进行讨论时首相伊藤博文表示:“本次战争陆海军均无胜利可能。”参谋本部次长、对俄战略计划制定者儿玉源太郎表示:“本次战争胜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如果俄军出兵1万,我军必须以3万之众迎击。” 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也表示:“我有日本军舰可能沉掉一半的思想准备。”日本决策层如此悲观的论调一方面固然来自于当时日本人潜意识中的白人的优越论,另一方面当时双方的实力差距的确很大: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夕沙皇俄国的疆域高达2280万平方公里;这时的日本由于在甲午战争中侵占了我国台湾,实际控制面积为41.42万平方公里,连俄国的2%都不到。俄国总人口达1.41亿人,而日本人口约为4400万,相当于俄国的31.2%。1904年俄国的钢产量为272万吨,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而同年日本的钢产量为6万吨,相当于俄国的2.2%。这一年俄国的煤产量是2150万吨,位居世界第六,日本则紧随其后位居世界第七,其具体数字为1250万吨,相当于俄国的58%左右。这年俄国的年财政收入是20亿日元,这大约相当于日本的9倍。战前俄国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为105万人,后备役军人达375万人,俄国海军则拥有200余艘战舰;相比之下日本陆军总兵力约为37.5万人,这其中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25万人,日本海军也只有大约80艘战舰。在战争过程中俄军经过9次动员先后征召近120万人入伍;日军方面则动员了118.5万人。从面上的数据资料来看:日军无论在战争前、战争中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在疆域、人口、经济等支撑战争的潜力因素上也处于劣势。那么日本究竟有何底气敢于同俄国开战呢?为什么处于劣势的日本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呢?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日俄战争是日本进行的一场豪赌。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日本的整个近代逐步崛起再走向崩溃其实就是一次次的豪赌:甲午战争面对清军、日俄战争面对俄军、日德战争面对德军其实日本都没绝对的必胜把握,可日本都赌赢了,直到日本试图在日美太平洋战争中再次复制以往的成功模式却招来了大败。在日俄战争之前甲午战争的胜利大大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在甲午战争之前列强将北洋舰队列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舰队。当甲午战争爆发时列强普遍认为清军必胜——毕竟中、日两国的体量摆在那儿:一个是亚洲传统意义上的老大帝国通过洋务运动取得了诸多成绩,一个是弹丸小国刚经历明治维新还前途未卜。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日本成功战胜了亚洲传统意义上的第一强国,甚至还从这个昔日的老大帝国割走了台湾并取得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台湾的资源和两亿两巨额资金的涌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到日俄战争爆发时日本的国力早已突飞猛进。而甲午战争以小博大而取得成功的经历则助长了日本嚣张气焰。

尽管日本在近代史上的崛起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豪赌的因素,但也不能说日本就完全没一丝一毫的把握,否则也不敢轻易发动挑起战争。表面上处于劣势的日本其实也有不少优势:沙俄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远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俄国兵力薄弱的地区,毕竟这里距离俄国的中央核心地带实在太过遥远,漫长的战线对俄军的兵力调度和后勤补给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将俄军主力从欧洲部分调往远东的效率其实是极低的,而且即使调过去了也会面临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当时沙俄在远东部署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装备有148门炮、8挺机枪,部署在远东的太平洋分舰队有排水量合计19.2万多吨的60余艘作战舰艇;相比之下日本陆军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部队有25万人,装备有1140门炮、147挺机枪,海军方面有排水量合计26万多吨的80艘战舰。考虑到日本本土距离作为战场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要比沙俄近得多,这意味着日本的战线要短得多,相应的后勤补给的难度也就小得多。这样一来在总体实力上呈劣势的日本在具体的远东战场上形成了明显的兵力、装备和后勤优势。然而俄军方面却对此视而不见,以致于俄军总参谋部迟迟没有制订统一的对日作战计划。战前的俄国将他们眼中可能会爆发的日俄战争视为一次“军事散步”;日军方面则自三国干涉还辽以来进行了十年扩军计划,时刻准备对俄国发起打击。1904年2月8日午夜日军已偷袭旅顺的方式点燃日俄战争的战火时俄军军官正在庆祝舰队司令施塔克将军夫人的命名日,战争对他们而言:完全就是从天而降,他们根本没做好任何战争准备。

事实上在战争即将爆发的2月8日白天一艘日本轮船就驶入俄国占领下的旅顺港,在停泊于港湾的俄国军舰上几千名水兵的眼皮底下将居住在旅顺的日本公民接走,这其中包括一名日本秘密特工,正是这名特工此前已将俄国13艘巡洋舰和战列舰、4艘驱逐舰的确切停泊位置在地图上一一标出。大约在同一时间俄国喀琅施塔得港口司令马卡罗夫专门致函海军部:提请该部注意旅顺舰队的危险处境并建议将舰队开进内港。马卡罗夫在信中说道:“如不采取这个措施,则我们将被迫于首次夜间突袭之后这样作,那就要为这个错误付出重大代价了”。马卡罗夫的判断完全准确,可他还是低估了日本人发动战争的速度——就在2月8日与9日的午夜之交时分旅顺港担任瞭望的俄国水兵发现了3艘日本军舰,可他们居然以为这些军舰是返回基地的俄军驱逐舰,等到发现那是日军军舰时为时已晚。这时俄国舰队仍在外港且没有采取任何必要的防护措施。结果在开战的一瞬间日军军舰在海岸灯塔和俄舰探照灯光照射下用鱼雷击沉了俄国海军的“太子”号和“雷特维赞”号战列舰、“帕拉达”号巡洋舰。当旅顺港的俄国水兵已和日军军舰正式交火之后正在城里庆祝司令夫人命名日的高级军官们仍蒙在鼓里,尽管他们隐约听到从港口传来的炮声,却以为那只是俄军士兵在进行实弹射击演练,直到黎明时分返回港口的军官们看到被日军袭击后的战舰残骸才知道战争已然爆发。战争爆发一个月后的1904年3月8日最早建议将舰队开进内港的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罗夫被任命为新任太平洋分舰队司令赴旅顺就职,马卡罗夫到任后在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布雷,防止日军登陆并从后面威胁旅顺基地。同时改善旅顺港口的防御,加紧修复被打坏的舰艇,经常派遣舰队出海活动,加强战备训练。他还命令海参崴舰队在日本海积极袭扰日军海上交通线,以便分散日方对旅顺的压力。马卡罗夫这些措施在短短几周内完全恢复了俄军士气,扭转了被动应战局面。3月11日马卡罗夫在到任的第3天便率舰队出港,自3月22日起马卡罗夫率舰队几次打退日军进攻,自4月11日起俄军已由消极防御状态转为主动出击。面对俄军的反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抓住俄军欲扭转战局而急于出击的心理于4月12日深夜派遣军舰在旅顺港外秘密布放水雷,翌日拂晓又派出第三战队军舰在旅顺港外诱敌。当时正值俄驱逐舰自外活动归港,遭到日驱逐舰围攻。马卡罗夫急遣“巴扬”号相救,又遭日第三战队军舰围攻。于是马卡罗夫亲率舰队驶出港口迎战并奋起直追撤逃的日舰。当发现日军主力舰队早已列阵以待,便当机立断下令各舰返航。返航途中他乘坐的装甲舰“彼得罗巴甫罗夫斯克”号触发水雷,引起舰上的水雷及主锅炉、弹药仓连续爆炸,遂即沉入水中。被俄国人寄予厚望的刚刚上任的太平洋分舰队司令马卡罗夫就这么触雷身亡了。新任司令威特赫夫特不再采取积极行动,日军就此掌握了制海权。

任何一场现代化战争都不是简单的两军对垒,而是双方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在整个日俄战争过程中沙俄和日本在指挥体系、后勤补给、战费筹措、情报搜集等方面的表现可谓有天壤之别:当时俄军的有线电报电话只装备到军和集团军,师以下一律采用徒步或乘马通信。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环贝加尔湖段没修通,以致于从欧洲到中国东北有将近六星期的行程,每昼夜却只能开2-3列军车,这就使俄军的后勤补给效率极其低下。事实上俄军的后勤补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管理上也相当混乱:当前线最需要炮弹的时候部队领到的却是一车箱一车箱的神像。在速射火力已空前猛烈的条件下俄军的战术指导思想还停留在19世纪前期拿破仑战争时代那种冷热兵器混用的刺刀白刃战。自负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还向前线派出了代表自己的特派员干预前线的军事指挥,结果前线将领和来自圣彼得堡的皇室特派员之间的矛盾极大阻碍了俄军的作战效率。日军充分利用来俄军缺乏战争准备的有利条件以偷袭的方式消除旅顺方面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在夺取制海权之后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集中优势兵力在俄军援兵到达前歼灭俄军于辽阳、奉天等地。在奉天之战中携带有重机枪和火炮的日军骑兵打败了三倍于己的哥萨克骑兵。黑沟台会战日军骑兵以8千人的兵力顶住了11万俄军进攻达三天,用机关枪再次打败俄军。当前线日、俄双方激战正酣之时日本驻英国财务官高桥是清于于1904年5月、1904年11月、1905年3月、1905年7月11日、1905年7月19日、1905年11月6次为日本募集战争经费,仅在第一次小试牛刀中就募集到一亿日元,这不仅为日本筹措到了战争经费,同时将英、法、美、德等国的资本财团拉拢到日本一边,从而切断了俄国获得外部资金的来源,可以说这是日俄战争中在经济战线上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沙皇俄国一直以来就有各民族的监狱牢笼之称,尤其是在沙皇政权统治末期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对立相当尖锐:日本的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国内、国外广泛同沙皇政府的反对派接触。1904年10月在明石元二郎的牵线搭桥下俄国自由党、俄国革命社会党、芬兰宪法党、波兰国民党、波兰社会党、亚美尼亚党、格奥尔基党等沙皇政府反对党派的代表在巴黎召开联合大会。会后俄国各地就不断爆发反抗沙皇政府的斗争,这极大牵制了沙俄的精力。与此同时俄国同其他列强也存在诸多纠纷:长期以来沙俄南进以获得太平洋、印度洋出海口的国策令英、美等国极为警惕:在日俄战争前从1813年起英、俄就围绕中亚展开了大博弈;1899年新兴的美国向在中国拥有各自势力范围和利益的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原则,结果只有沙俄拒绝回复。日本利用俄国同英、美的矛盾与英国缔结英日同盟,与美国形成事实上的盟友关系,日俄战争中日本获得了来自英、美的巨额贷款,而针对同俄国有盟约的法国则利用德国的力量加以牵制。

随着战局对俄国日益不利起来之后沙皇政府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后来加上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编组成“太平洋第2分舰队”开往远东增援。这支混合舰队拥有各型主要战舰38艘、辅助舰船约20艘,下编两个大队(后来又增加1个大队),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海军中将统一指挥。这支仓促拼凑起来的舰队甚至是在某些舰只尚未完全建成的情况下就出海了,然后一边航行一边安装。临时拼凑起来的官兵战术技术水平偏低,有的还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而对沙皇政权相当不满。原定1904年7月中出发的太平洋第2分舰队因为各项准备工作的不充分而不得不推迟到10月中旬出发,由于日本的盟友英国掌握着世界范围内的海上优势,以致于这支舰队不得不千方百计绕过英国控制的海域,因此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而是从波罗的海经非洲南端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这意味着这支舰队需要航行3万公里,而中途一个基地也没有。由于之前日军的一系列胜利已使俄军患上了严重的恐日病,这支恐慌情绪已发展到草木皆兵的地步,甚至出现了日本的秘密舰队已到达北欧海域的谣传。在这种恐慌的氛围下俄军官兵见到外国船就以为是日本舰队而盲目开炮,有时俄军军舰之间甚至会将对方误认为日本军舰而互相开炮。10月21-22日夜间这支舰队在北海击沉击伤英国渔船,由此引起了国际风波,英国政府借此向中立国施压,使其不得向俄国舰队提供方便。这样就使俄国无法通过中立国港口进行补给,俄国舰队不得不尽可能多装些后勤补给物资,以致于甲板、机房、洗澡间、军官卧室全都堆满了燃煤,既降低了航速,又影响工作和卫生。舰队经过赤道海域时俄军官兵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非战斗减员情况极为严重,连司令官罗日杰斯特温斯基也病倒了,副司令福克萨姆更是重病垂危,士气已然低落到极点,士兵自杀乃至兵变的事件一再发生。与此同时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早已严阵以待:1905年5月14日上午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海军上将指挥的、由50艘战舰组成的波罗的海舰队驶出法属安南(今越南)的金兰湾,日本方面在请报上的优势再次体现出来——日本联合舰队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得知了波罗的海舰队出港的消息。27日下午1点55分左右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与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迎头相遇。中国兵法中有一句老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说士气是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的。从波罗的海出发时几乎草木皆兵的俄军官兵在经历长达220天的远航后已疲劳到极点,以致于侦察人员竟没发现敌情,因此从战斗一打响就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这次对马海战中双方各有装甲主力舰12艘,但日舰的航速为18-20节,这高于俄舰的15.5-18节,日军舰炮的射速为每分钟360发,而俄军为每分钟134发。战斗过程中日军舰只在临阵时进行了“敌前大转弯”,从而形成“一”字横向展开的战斗队形,集中优势火力,将呈“|”纵向驶来的俄国军舰逐一击沉。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人)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