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历史上的三国,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三国电视剧哪部和历史最接近)

历史上的三国,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三国电视剧哪部和历史最接近)

游宝
一,历史上的三国,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这个问题可以回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上,二者的差别就是历史中真实的三国和电视剧被加工过的差别。《三国志》是史书,重要的是讲述史实,作者要摒弃个人立场,作....

历史上的三国,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

一,历史上的三国,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

这个问题可以回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上,二者的差别就是历史中真实的三国和电视剧被加工过的差别。


《三国志》是史书,重要的是讲述史实,作者要摒弃个人立场,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陈述;《三国演义》是小说,有立场,有惩恶扬善的目的,要分出忠奸,煽情大于陈述。



二者差别最小的是故事基本是真的。只是存在一些张冠李戴,比如为了神话诸葛亮,三国演义将草船借箭的计谋硬塞给他,实际上是周瑜的计谋,跟诸葛亮没啥关系;比如空城计,这个是小说的虚构,并不真实。


二者差别最大的是人物的评价。小说的立场是扬汉贬曹,把刘备为代表的蜀汉当成正统,而把曹操当成是奸臣,所以在故事叙述过程中,不断执行这个方针,刘备被塑造成一位仁义楷模,是不可多得的仁君明君,但事实上,刘备不管是才能还是眼光,都不及曹操。



蜀汉被神话的不仅仅诸葛亮,还有关羽,还有张飞、赵云,每一位都独当一面,以一当百。最为关键的是,蜀汉一方代表了正统,是汉室后人,在继承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是民间所喜闻乐见的,小说在塑造上可谓非常成功,千百年来三岁小儿都知道曹操是奸贼。


但历史终究要回归到真相中,每一位历史人物都应当有其应得的地位,我们读小说,可以去感受其中的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尽管主观。但我们读历史,要有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公正地去评判每一个人。

二,三国演义电视剧和历史差距大吗

  • 这个问题还是要追溯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本身。
首先,差别肯定存在,毕竟一个是史书,一个是小说。《三国志》是追求真实,它的记载也是秉公办事,和历史上的三国相差无几。反观《三国演义》,则是一本小说,电视剧也是根据它改版的。作为小说,罗贯中坚持“尊刘贬曹”的原则,并将诸葛亮等人物神化,虚构或改变了许多战役,把自己心中的忠诚打造出来,部分内容并不可信。

一、诸葛亮的真真假假

提到三国军师,大家优先想到的恐怕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其实,在电视剧中,他的计谋确实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可仔细一想,诸葛亮是不是太神乎其技了?

电视剧中讲到,三顾茅庐后,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出山,曹操瞧不起这个“山野村夫”,派夏侯惇率十万大军进攻刘备。不想诸葛亮扮神机妙算,结合地理环境、兵力种种因素,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全军覆没。让众武将对他刮目相看,心服口服。但在正史中,找不到这段资料,可以得知,火烧博望坡并不存在。

后来,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赤壁之战”由周瑜主导,电视剧里却将这些归功于诸葛亮。《三国志》中,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之外,并无任何功劳。就连我们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也是出自孙权之手。接下来的剧情中,“三气周瑜”是虚构,“七擒孟获”史料中记载不详,“六出祁山”有些夸大其词,诸葛亮只出过两次祁山,还曾无功而返。

总之,神是不存在的,大家记忆中“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也不是万能的。

二、曹操“一代枭雄”的形象

曹操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电视剧播出后,大部分人认为曹操永远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臣。《三国演义》对曹操等角色其实是不公的。

在历史上,曹操是个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乱世中能够挺身而出,成就霸业的人又怎么可能简单呢?人们只看到曹操奸诈狡猾的一面,却未曾看到他治国有方的一面。

首先,曹操知人善任,是个难得的明君,刘备曾感叹曹操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曹操是不拘一格的人物,他饱含雄心壮志,打破了东汉末年官位世袭的传统,重用低贱但却有一技之长的人。身经百战的张辽、徐晃均出身寒门,但曹操看中他们的才华,提拔为大将。当时,投奔曹操的人数不胜数,他来者不拒,用一双慧眼识英雄,为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曹操爱民心切。招讨董卓之后,天下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白骨蔽平原”的悲惨现象。曹操改革政策,实行“屯田制”,竭力发展经济,安抚民心。

有次,曹操骑马踩到农田,竟然执意要斩首。最后在属下劝阻下,身为元帅的他才割发代替。要知道,在古代,头发可是很重要的,人们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念,割发可是不孝的行为。

作为历史人物,曹操具有两面性,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枭雄”,乱世之中能有他,也是历史的“福气”。

三、江东都督周瑜

周瑜在电视剧中也不知遭了什么罪,屡屡败给了诸葛亮。在观众的眼里,心胸狭隘的他始终是诸葛亮的陪衬。

罗贯中可能和周瑜有仇吧!历史上,周瑜出身贵族,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东吴先祖——孙策的左膀右臂。

历史上,周瑜果敢决断,足智多谋,积极辅佐孙策,取江东的建议还是他提出的。周瑜认为,江东有长江天险,土地肥沃,而北方风云涌现,南方更加稳定。果然,周瑜为孙家打下了与曹操抗衡的基础。随后又准备夺取荆、益二州,和诸葛亮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简直是东吴版“隆中对”,而且相较诸葛亮提出的,更加切实可行。

赤壁一战,周瑜大败曹军,夺取荆州不成他发现任由刘备发展下去是养虎为患,建议孙权趁早消灭刘备。可孙权优柔寡断,担心“孙刘联盟”的自相残杀,会引起曹操的再次南下,拒绝发兵。事实证明,周瑜对了,曹仁被击退后,魏国再无进攻之力,而刘备在后来也三分天下,给东吴带来了很大麻烦。事后,孙权也后悔不已。

天妒英才,周瑜虽然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但仍然英年早逝。他不但是一代忠臣,更书写了江东传奇

现在看来,电视剧和真实历史的区别不是一点点。不管怎样,每个人都铸造了自己辉煌的人生舞台,我们要尊敬他们,从客观角度去看待他们。同时也要努力向上,让自己追随先祖的脚步前进!

三,三国和三国演义电视剧有什么区别

其实从整个的历史进程来看,电视剧基本遵照了事实,没有篡改没有夸大,完整叙述了这一时期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参与者

而现在大家常常鄙视电视剧和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剧小说为了让故事情节能吸引观众和读者,对很多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严重偏离了事实。其实这完全能理解,毕竟如果严格按照《三国志》来拍电视剧,那制作方能亏到吐血,根本没人看的下去,因为太无聊,毫无戏剧性。

本文我们就谈谈电视剧中有哪些人和事是进行了艺术加工的,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

我们以历史发展进程来总结一下

黄巾之乱

1、桃园三结义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刘备在涿郡招募乡勇,关羽张飞二人主动投奔,关羽比张飞年长,张飞以兄长事之。创业阶段条件艰苦“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并未提到结拜之事。也没有张飞变卖家产资助刘备之事。

2、杀黄巾,破妖法,救董卓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刘备确实参加了讨伐黄巾的战斗,也立了功劳。但是没有小说那么精彩。被关张斩杀的黄巾将领程远志、邓茂,查无此人;董卓确实被黄巾军打败,但是没提到被刘关张所救;刘备猪狗羊血破张宝妖法并射伤张宝更是封建迷信,不足为信;黄巾将领韩忠是被南阳太守秦颉所杀,而不是刘备用计射杀。

3、安喜县张飞鞭笞督邮。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是刘备鞭笞督邮,之后挂印跑路。

4、关羽青龙偃月刀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82斤的大刀,挥动都费劲,更别提杀人了,而且这么复杂的造型谁会给他做,华而不实,其实关羽就用的一把长柄刀而已,张飞、吕布等人的武器也是一样,没那么炫。

5、张飞粗鄙不堪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张飞一手好书法,精通美工画,文武全才,形象不明,但绝不会是豹头环眼,太不符合文化人的气质了

诸侯讨董

1、曹操献刀杀董卓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董卓进京后,曹操认为董卓必败,于是逃出洛阳。

2、陈宫捉放曹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陈宫是曹操在兖州时的手下,曹操从洛阳逃出的时候根本遇不到陈宫。

3、曹操号召诸侯讨董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三公书信,号召反董,解国患难。

4、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最多十三路诸侯。

北海太守孔融此时忙于镇压黄巾,无暇他顾;

徐州牧陶谦在董卓迁都长安后还遣使纳贡,甚至得到了封赏,自然不可能参加;

马腾此时跟边章、韩遂还在西凉造反,尚未被招安,自然不可能参加;

公孙瓒此时还在右北平对付乌桓,不可能参加;

所谓的河内太守张杨此时还是一支流浪军,后来被董卓任命为河内太守,自然不可能参加。

5、刘备跟随公孙瓒参加会盟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三国志》中并未有刘备参与讨董联盟的内容,只有《英雄记》中有这样一句:“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如果此记录为真,那么刘备当时地位卑微,可能追随某人参与其中,却并未建立任何功绩,故不见史书记载。如果此记录为假,那么刘备此时很可能在公孙瓒账下,公孙瓒并没有参加会盟,刘备自然也不可能参加。

6、诸侯在洛阳外围会师,袁绍登台就任盟主并宣读誓词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各诸侯屯兵地点并不一致,袁绍、王匡屯兵河内,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屯兵邺县,袁术屯兵南阳,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兵酸枣;袁绍并未参加酸枣会盟,众人只是“遥推”袁绍为盟主,誓词是由臧洪宣读。

7、祖茂为救孙坚被华雄斩杀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孙坚被董卓军追击,突围而出,由于孙坚头上的赤帻过于醒目,因此将赤帻交与祖茂戴上,孙坚也因此得脱。祖茂将孙坚的赤帻挂在柱子上,而埋伏在草丛中,成功躲过了董卓军的追击。

8、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董卓以胡轸为统帅攻打孙坚,吕布与胡轸不合,故意破坏胡轸的作战计划,阳人聚一战,董卓军被孙坚击败,吕布败走,华雄被孙坚当场斩杀枭首。

9、王允巧设连环计,貂蝉离间吕布董卓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吕布与董卓婢女有染,担心被董卓发现,为保命,在王允的鼓动下,刺杀董卓,无貂蝉此人,更无所谓连环计。

10、孙坚之死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历史上袁术让孙坚讨伐刘表,刘表派黄祖迎击,黄祖不敌,逃进岘山。孙坚对黄祖还是穷追不舍,黄祖设计埋伏孙坚,让众将躲在树林之中,等孙坚到来时,万箭齐发,孙坚在乱箭中不幸而亡。演义中换成了吕公引诱孙坚进山,孙坚独自追击被乱箭射死。

官渡之战

1、陶恭祖三让徐州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陶谦临死对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于是糜竺等人迎刘备为徐州之主;

2、水淹下邳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建安三年(199年)曹操征吕布,吕布退守下邳城,曹操攻之不下欲退军,荀攸、郭嘉劝曹操急攻吕布,曹操听其计,于是引沂河、泗河之水灌城,下邳城溃,生擒吕布。荀郭劝曹操勿退军而急攻吕布是肯定的,但并未明确说引水灌城是他二人的主意,也可能是曹操本人所想,并非如小说所言是郭嘉、荀彧定计。

3、关羽徐州杀车胄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刘备奉命阻拦袁术北上后,就反叛曹操,亲自斩杀车胄,夺取徐州。

4、关羽屯土山,约三事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刘备到徐州后,亲自屯兵小沛,妻子跟随居住,关羽守下邳。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突袭刘备,攻破小沛后,刘备只身逃跑,妻子被俘;关羽在下邳作战失败被擒,是自愿投降曹操,并无保护皇嫂一说;

5、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白马之围时,关羽阵斩颜良,完成了报效曹操的允诺,延津之战,刘备与文丑出征,关羽挂印封金,投奔刘备,曹操并未阻止。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这六位守将史书没有记载,完全虚构的人物,只为挨关羽一刀。

6、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曹操为解白马之围,采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袁军大败,颜良被关羽斩杀,文丑则是延津之战被荀攸设计大败,死于乱军之中。此二人实际上是被荀攸间接杀死。

7、关羽古城斩蔡阳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刘备弃袁绍奔汝南,曹操派蔡阳来攻,被刘备斩杀。

8、关公不近女色,正人君子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关公好女色。曹操与刘备围困吕布于下邳,关羽多次向曹操请求,城破后把吕布部下秦宜禄的媳妇嫁给他,曹操本就喜欢人妻,城破后就让人把那女人带来,结果曹操一眼相中,自己留下了。关羽因此心里很不痛快。估计这也是后来不愿意跟随曹操的原因,怕媳妇被曹操夺去。

9、刘皇叔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压根没这个叫法,刘备在许昌也没能见到汉献帝,他的皇族身份是他自己厚着脸皮到处宣传的,没法考证。

10、曹操赠予关羽赤兔马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赤兔马确实是吕布坐骑,但是吕布死后此马不知所踪,关羽胯下没有赤兔马。更没有关羽死后,赤兔绝食殉葬。

11、孙策之死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演义里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伤重初愈又遇到于吉,孙策认为于吉蛊惑人心于是杀死于吉,结果被于吉鬼上身折磨的伤口崩裂而死。正史中孙策遭到刺杀,被射中面颊,重伤不治而死。

12、郭嘉遗计定辽东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郭嘉跟随曹操北征乌桓,打败二袁,平定北方后,因水土不服暴毙,并未留下任何计策。是曹操按兵不动,静待公孙康献上二袁人头,而非郭嘉的计策。

13、左慈戏曹操

虚构情节,查无此事。

刘备在新野

1、徐庶破曹仁八门金锁阵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正史对徐庶的记载很少,特别是关于徐庶的智慧方面。徐庶跟随刘备后,一直担任军师职务,全面负责军务,但未有徐庶指挥作战的记录。徐庶除了走马荐诸葛以外,存在感很低。

2、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此事发生在刘备入荆州的第二年,此时诸葛亮还没出山,刘备奉刘表命令偷袭许昌,曹操派夏侯惇李典等将救援,刘备兵少就选择战略性后退,在博望坡设伏,夏侯惇中计大败,若无李典相救,夏侯惇有可能丧命于此。战后刘备无力再攻许昌,遂撤军回新野。

3、孔明火烧新野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曹操南征,大军压境,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果断弃新野、走樊城。

3、徐庶救母入曹营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长坂坡之战徐庶母亲被曹军俘虏,徐庶为保护母亲,辞别刘备,而不是曹操用程昱之计,软禁徐庶之母,伪造书信,逼迫徐庶入曹营。

4、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糜夫人在徐州嫁给刘备后就再无任何记载,长坂坡赵云保护了甘夫人和阿斗,并无糜夫人的记录,无法判断糜夫人的生死。

5、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赵云跟随刘备后,大部分时间担任保卫工作,长坂坡一战,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安全撤离,没那么复杂。

6、张飞喝断当阳桥,吓死夏侯杰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这一战张飞确实够猛,但还不至于把人吓死。

赤壁之战

1、舌战群儒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孔明过江只是替刘备面见孙权,谈结盟之事。

2、草船借箭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孙权与曹操两军对峙濡须口,相持一个多月没分胜负。某日孙权为了观察曹军动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孙权起初料不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弄得船要倾覆,他只是急中生智,设法让船身得到平衡。孔明在赤壁之战中几乎没有参战,存在感很低。

3、孔明借东风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赤壁战场所处水域在冬至前后,多有东南风,曹军无人熟悉南方气候,故有此败。

4、孔明用“铜雀台,索二桥“智激周瑜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周瑜是坚定的主战派,孔明面见孙权后,并未能让孙权下定决心与刘备结盟共抗曹操,是周瑜和鲁肃最终让孙权做出结盟抗曹的决定。

曹操灭掉袁氏兄弟后建造铜雀台,彰显自己平定天下的功劳,落成之日,曹操召集文武举行比武大会,又命儿子作赋助兴,曹植下笔成章,写出《铜雀台赋》其中有一句描写铜雀台景色的诗句“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被小说中的诸葛亮篡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共”以达到刺激周瑜的作用,纯粹子虚乌有。

5、群英会蒋干盗书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蒋干乃江淮名士,曹操派其劝降周瑜,结果蒋干被周瑜的气度、才情、气节所折服,回报曹操放弃劝降的想法。

6、周瑜黄盖苦肉计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黄盖定下火攻之计后,派人送信给曹操,约定投降日期,曹操不疑有他,黄盖当天携带大量引火物资坐船驶入曹操水军大帐,火烧赤壁乃成。

7、阚泽入曹营送上黄盖降书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阚泽确实是东吴重臣,但从未参与任何军事行动。黄盖的降书估计就是派了个小兵当信使送去的。

8、周瑜孔明定下火攻之计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孙刘联军于曹操对峙期间,黄盖献火攻之计。孔明压根没有出现,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参战。

9、庞统巧设连环计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连环战船是曹操看到荆州水军不堪重用,想训练北军而想出来的办法,以解决北军不习舟船的问题。庞统此时还只是周瑜手下的一个功曹,小角色,不值一提。

10、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曹操确实败走华容道,不过是刘备追的,但是没追上,让曹操跑了。

11、关羽战长沙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太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12、刘备甘露寺娶亲,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后,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将妹妹嫁给刘备,标准的一桩政治婚姻。刘备并没有过江娶亲,更没有甘露寺相亲一说。且孙夫人过于任性,刘备并不喜欢,两人差着辈呢,孙夫人也受不了这么个老头子,所以两人很少在一起,后来刘备西取益州,孙夫人大归,两人再未见面,至于夫妻情分,几乎没有。而且联姻之事与周瑜无关。

13、诸葛三气周瑜,临死喊出:“既生瑜何生亮”,孔明东吴吊孝哭公瑾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赤壁之战周瑜是联军统帅,诸葛亮只是一个外交使臣的身份,过江面见孙权后就回到刘备账下,二人几乎没怎么见过面。且战后诸葛亮一直在荆南搞后勤,更不可能跟周瑜见面。所以周瑜怎么可能把孔明作为自己的一生之敌,既生瑜何生亮更是无从谈起;

周瑜病死巴丘,当时庞统是周瑜的功曹,于是由他送丧至东吴,孔明并没有过江吊唁一说;

而且周瑜此人胸怀宽广,器量广大,怎么可能被气死。

三国鼎立

1、张松背诵《孟德新书》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赤壁之战之后,张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不被礼遇,因此怀恨曹操,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并无背书一事。至于《孟德新书》学界对此尚存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曹操的确自作兵书十万馀言,后来可能遗失了。

2、张松献西蜀地形图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张松的确有意迎刘备为益州之主,而且策反了法正做盟友,但并没有献《西蜀地形图》一说,而且此图也是传说,并无真实存在的记录。

3、用耒阳县令之位试探庞统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庞统给周瑜送殡后,就来到荆州,担任耒阳县令,不过很快就辞官了。是鲁肃得知庞统不被重用后给刘备写信推荐的庞统,刘备知道后找来庞统一聊,发现果然是大才,才开始重用,逐渐与孔明平级。

4、马腾谋反被杀,马超兴兵为父报仇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曹操南征前,为了防止关中军阀在后方添乱,令张既劝说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马腾留下马超带领部队,自己带其余家属迁往邺城。公元211年,曹操借道马超等凉州军阀领地讨伐张鲁,马超认为这是假途灭虢之计,于是纠结关中十路军阀起兵反曹,打败马超后,曹操回转邺城诛杀马腾全家以泄愤。足见马超对马腾没有什么父子之情,可能是庶长子不受待见。

5、曹操割须弃袍、许褚裸衣战马超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曹操潼关战马超,确实激烈,而且确实有过危险,差点被杀,幸得许褚拼死相救,并无单挑情节。

6、落凤坡庞统殒命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刘备围攻雒县一年,庞统在一次攻城战中不慎被流矢打中,不治身亡。刘备亲自为庞统选择落凤坡为其墓穴。

7、马超战张飞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益州之战后期,马超在张鲁那里混不下去了,刘备派李恢结好马超,马超很受感动,主动写信请降,然后刘备让马超参与成都围城,根本没有张飞的事情。

8、关羽单刀赴会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州,刘备不给,于是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刘备引兵五万进驻荆州,准备与孙权决战。鲁肃与关羽在益阳对峙,鲁肃为了顾全大局,恢复孙刘联盟,于是单刀赴会,不过最后不欢而散。后来曹操攻打汉中,刘备担心益州有失。于是主动求和,双方“湘水划界”,平分荆州。

9、襄樊之战关羽刮骨疗伤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华佗死于公元208年,襄樊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此时华佗早都成了一堆黄土了。而且关羽的臂伤是旧伤,每逢阴雨天气就疼痛难忍,是一个不知名的医生为关羽刮骨疗毒,关羽当时与众将对饮,喝酒吃肉,谈笑自若,这场面想想就刺激。

10、关羽水淹七军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水淹七军确有其事,但不是关羽做的,这是天灾,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11、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前将军、马超左将军、张飞右将军、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是杂号将军,地位比前四位差的多。陈寿写《三国志》把这五人合为一传,后人因此以讹传讹。

12、追命吕蒙,玉泉显圣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关羽死后不久,吕蒙也暴病而亡,死因不明,故有此鬼神之说。

13、周仓为关羽牵马提刀,关羽死后,自刎于麦城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正史查无此人。

14、夷陵之战陆逊被困八阵图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没这回事,刘备战败后,吴军在后追击,刘备退至永安后,收拢残兵,加之赵云的援军也到了,陆逊见无机可乘,又怕曹魏趁机浑水摸鱼,于是撤兵。至于八阵图、黄承彦都是子虚乌有。

15、甘宁在夷陵之战被五溪蛮首领沙摩柯射死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甘宁跟关羽死在同一年,死因不详,沙摩柯死于此战。

16、朱然与潘璋战死于夷陵之战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此二人不仅没有战死,反而立下大功,后期还多次参与东吴与曹魏的战争。

17、黄忠在夷陵之战被马忠射死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黄忠跟关羽死在同一年,病死。

18、刘备白帝城托孤孔明

不完整情节。真实情况:白帝城托孤,除了孔明还有李严,刘备托了两个人,就是防止孔明一家独大。

南征北战

1、孔明七擒孟获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查无此事,诸葛亮确实南征过,而孟获这个人也存在,但是没有这两人同时出现的记载,并且孟获是文官,在蜀国担任御史中丞。

2、孔明六出祁山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孔明北伐一共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经过祁山。

3、孔明写信气死曹真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曹真是自己病死于洛阳的,不是被孔明气死。

4、武乡侯骂死王朗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王朗病死于公元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5、诸葛亮的空城计

张冠李戴情节。真实情况:汉水之战,赵云用空营计大败曹军。

6、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虚构情节,查无此事。

7、张苞跟随孔明北伐

虚构情节。真实情况:张苞夭折,并没有参与北伐。

8、孔明挥泪斩马谡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失街亭后,马谡畏罪潜逃,向朗知情不报,王平将马谡缉拿归案,马谡被判死刑,但没来得及执行就病死狱中。他死前连诸葛亮的面都没有见过,只是给孔明写了封信,表达悔意。向朗因此事被罢官。

9、五丈原七星续命灯

虚构情节,封建迷信。

10、孔明用计射杀张合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诏命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还祁山。司马懿令张郃追击。张郃说:"军法有云,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张郃不得已,遂领兵追击。蜀军在木门谷乘高布伏,弓弩乱发。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演义中是司马懿不让追,张郃一意孤行,中计身亡,与事实不符。

11、死诸葛吓走活司马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司马懿率军前去追击撤退的蜀军,遇到了蜀军后,蜀军将领杨仪鸣鼓立旗,摆出准备跟司马懿大干一场的架势,司马懿多疑,又不知道虚实,担心有伏兵,只好下令退兵。

12、魏延造反

半真半假情节。真实情况:孔明死后,魏延以为自己可以接管大军,没想到是自己的死对头杨仪接任。魏延想继续跟曹魏作战,但是杨仪坚决执行孔明遗命,退回汉中。魏延无奈烧毁栈道想阻止大军撤退。双方对峙,互相上奏朝廷说对方谋反,刘禅问董允、蒋琬,他们都担保杨仪,认为魏延谋反(可见魏延做人水平太差)。魏延攻击杨仪,王平阵前大骂魏延,魏延士兵认为确实是魏延不对,于是纷纷投降,魏延无奈带着孩子他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身死。杨仪诛灭魏延三族。

四,三国电视剧和原著一样吗

历史上的三国和电视剧的差别挺大的。电视剧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来拍摄的,但历史上的三国却是记载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从“演义”两个字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挺大的。

1.我们来按照时间顺序说说,先来说第一个,曹操给董卓献七星刀,历史上有没有这回事?压根没有,曹操看不惯董卓的做法,直接就跑路了。

2.历史上没有十八镇诸侯,只有十四镇诸侯,而且发起者也压根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

3.大家都知道温酒斩华雄这事,实际上斩华雄的是孙坚。给关羽刮骨疗伤的人不是华佗,因为当时的时间段,华佗已经死了。

4.桃园三结义大家都知道,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回事,当时的情况是,刘备三人和兄弟一样,但是并没有结义,史书只记载恩如兄弟。

5.青龙偃月刀是假的,那时候没有这玩意,都是用大刀或者戟。

6.鞭打督邮的人不是张飞,是刘备,原因很简单,刘备看不惯当时的官场风气,一怒之下,打了督邮,不伺候了。

7.陶谦可不是什么老好人,精的很呢,历史上也没有什么陶谦几次请刘备干徐州牧的事情,是陶谦死了,刘备接的盘。

8.演义夸大了很多当时的实际兵力,就拿官渡大战来说,演义说七十万人,曹操也有七万人马。实际上呢?袁绍只有十多万人马,曹操更惨,三四万而已。赤壁之战也是,曹操撑死十几二十万人马。关羽的斩颜良诛文丑让人津津乐道,实际上文丑是被徐晃的军队击败杀死的。二爷的水分还是很多的,过五关斩六将也是虚构的。

9.历史上也没有周仓这个人,太医吉平给曹操下毒,也是假的。真正原因是吉平和耿纪叛乱被杀掉的。很多人所说的郭嘉遗计平辽东,那更是扯淡,实际上是曹操本人的算计。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当时诸葛亮还没出山。历史上刘备也压根没有摔阿斗。

10.真正说服孙刘联盟的是周瑜和鲁肃,压根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这里也能够看出鲁肃实际上是老谋深算之人。至于后面发生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更是虚构。再后面发生的什么三气周瑜,也是虚构,周瑜气量非常大,并且有雄才大志。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真正原因其实不是火烧赤壁,而是因为传染病横行,曹操死了太多人。

11.草船借箭的是孙权,不是诸葛亮,发生的时间也是在五年之后的合肥之战。五虎将里面没有赵云哦,单刀赴会的真正主人,是鲁肃,并不是关羽。七擒孟获这些也是虚构,祝融什么的,一样。还有魏延,这家伙真的惨,真正死因不是什么反骨,而是因为权力。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就是夸大了诸葛亮的功绩,甚至可以说是把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给神化了,而刘备,虽说在历史上是一个英雄,但是同样的,《三国演义》也把这个人物给美化了,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那么多的功绩。相对的,曹操也没有那么的奸诈,历史上的曹操在一开始是想做“治世之能臣”的,但无奈到最后做了“乱世之奸雄”。

最后,如果大家想要了解真正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建议大家去看《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

五,三国电视剧哪个接近原著

那不一样的地方还是相当多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就是作者罗贯中“尊刘贬曹”的主张。以下将通过三处差别案例来展现。

一 “武侯弹琴退仲达”之空城计

首先,先不论小说里诸葛亮空城计的合理与否,在正史上,诸葛亮是从没有使用过空城计的。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这是《三国演义》原著小说里关于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详细描述,当然如今大多人说起空城计,脑海里马上就能浮现出相应的画面——“诸葛亮带两个伴童端坐于城楼上抚琴,城门大开,有几个小吏在门洞附近清扫,灰尘轻扬”。然而很不幸,这只是作者在宣扬诸葛亮的“武功”。

而历史上有记载的空城计使用者是唐朝开元年间的戍边名将张守珪,被使用对象是吐蕃。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三》:以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领馀众修筑州城。板堞才立,贼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顾失色,虽相率登陴,略无守御之意。守珪曰:"彼众我寡,又创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贼疑城中有备,竟不敢攻城而退。守珪纵兵击败之。

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犯边,攻陷瓜州,杀死了河西节度使,震惊大唐朝廷。玄宗紧急调任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吐蕃基本属于“游掠”,所以张守珪到任被横扫一空,破乱不堪的瓜州后,赶紧调集军民修缮城池,结果才刚刚开始,吐蕃人就又来了。

此时仍然是敌众我寡的情形,大家都很慌,张守珪却心生一计,他准备利用吐蕃这帮人文化程度不高,加上不了解他的虚实,就在城楼上大摆宴席,喝酒吃肉,一点是防御的意思都没有。果不其然就把吐蕃人给搞愣住了,怂了,就要撤兵,前脚吐蕃撤,后脚张守珪就纵兵追杀,砍死砍伤一大片。

(甘肃瓜州古城遗址)

二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之虚构黄巾将领
《三国演义·第一回》:不数日,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

黄巾起义当然是真实的,但是小说里被刘关张三兄弟斩落马下的众多有名有姓的黄巾将领,很多都是虚构的。比如上述引用中,刚出场就领盒饭的程远志,邓茂。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被刘备杀的孙仲,被赵云杀的裴元绍,被张飞杀的高升,还有被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刀劈的卞喜,无一不是虚构人物,甚至大名鼎鼎,忠心不二的追随关二爷的黄巾旧将周仓,正史上也没这号人物。

三 孔明三气周瑜之心胸狭隘周公瑾
《江表传》:普(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小说里三气周瑜的桥段是家喻户晓,罗贯中先生在描写周瑜的时候有一定真实还原,也有性格虚构。

根据《三国志》记载,“瑜长壮有姿貌”“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综合来看,周瑜是个精通音乐的大帅哥。在《三国演义》里,对周瑜的这一面是有很好的呈现,比如在乔家庄听二乔谈曲,并指出其中的轻微失误。

但是真实周瑜的性格却恰恰与小说里的相反,小说里三气周瑜的过程中,将周瑜表现为极尽小人之能陷害诸葛亮,心胸狭窄如针眼。然而真实的周瑜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如上文《江表传》里的记载,程普以老将自居,不服青年派周瑜,甚至还常常言语侮辱他。但是周瑜不仅不生气,还宽容大度的对待程普,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程普由此之后,越来越敬重周瑜,并且将与周瑜交朋友的感觉比喻为饮美酒一般的舒爽。那如果按《三国演义》的说法,程普不知道被周瑜弄死多少回了。

结语

《三国演义》“尊刘”的思想,注定了里面会对蜀汉势力的正面形象描述有所偏重,虚化升华刘关张以及诸葛亮的才能,而作为对手的曹魏,东吴,恰当的时候贬低一点,蜀汉势力自当更加伟岸!


寻历史魅力,乐当下之人,我是“史海浮沉假行僧”,感谢阅读,感兴趣别忘了关注交流哟~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历史上的三国,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三国电视剧哪部和历史最接近)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