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为何双方会付出惨重伤亡去争夺一个小据点?(为什么战争都要找借口)
一,战争中,为何双方会付出惨重伤亡去争夺一个小据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707条回答。
因为这个据点往往就是决定战局的关键。
比如著名的徐蚌会战中,黄佰韬和粟裕争夺曹八集的战斗就是一个例子。
徐蚌会战表面上是国军80万,对解放军60万。
实际上国军存在严重的兵员不满编,以及吃空饷情况,加上一些部队开战就倒戈投降过去了。
国军实际兵力是55万人。
而解放军最初确实是60万,然而随后的几次补充兵力高达10多万人,总兵力提高到70多万。
所以,说来说去徐蚌会战是70多万对55万,解放军占很大优势,胜券在握。
而初期围歼黄佰韬时,有一个很关键的战役就是曹八集战斗。

当时粟裕是这么说: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对,不惜一切代价。如果谁失职,军法从事(杀头)!
而黄佰韬说:我们现在的生路就是占领曹八集以后,退到徐州去。就算人死绝了,也要守住曹八集。
为什么曹八集如此重要?
曹八集(今邳州市八义集镇)只是一个小镇,却是徐州外部的交通重镇,也是徐州连接目前黄佰韬兵团驻扎在碾庄的必经之路。
曹八集距离碾庄只有12公里,当时有44师残部3000多人驻守。
44师本来有8000多人,现在只剩下一个团和师部3000多人。

虽然此刻很潦倒,但44师却不是弱旅。
44师来自于著名的荣誉二师,编组于1943年春。
当时第5军团菌总司令,在四川组建了荣誉二师。
荣誉二师之所以厉害,在于他的兵员骨干全部是参加过抗战负伤归队后的老兵。
这些人有的曾经负伤三四次,甚至更多。
军队中有个俗语,负伤一次是铜,负伤两次是银,负伤三次就是宝贝。
这些老兵作战经验极为丰富,而且抗日意识顽强。
不过,第44师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于1947年在鲁南战役被解放军歼灭殆尽,师长蒋志仁战死。
第44师老兵和残余部队在1947年3月重建了部队,归属中央军主力100军指挥。
徐蚌会战开始以后,第44师连遭打击。
在完成会战部署时,黄百韬开始指挥部队向徐州靠拢。
为此,让100军作为后卫部队,其中44师又是最后。

在11月8日,第44师和100军军部到达陇海路的运河铁桥东岸。当时国军主力都已经经过大桥撤退,只剩下第44师。
而解放军早已追击而来,该师130团在八家杨村同解放军激战,混战一夜不分胜负。
这样坚守到9日下午,第44师才接到命令,可以放弃掩护任务,经过铁路桥撤退。
于是,师长刘声鹤率第132团两个营过了桥,100军军长周志道也跟着过去了。
然而,后续的师山炮营继续用炮火掩护第131团准备上桥,此刻解放军一部却突然杀到附近。迫击炮击毁桥附近一辆弹药车。
当时负责守桥的是第25军一个团,他们的命令是一旦解放军靠近就必须炸桥。
于是,他们将铁路桥炸断,导致已经靠近铁路桥的第131团没有能够通过,至于第130团还在和解放军激战,尚且距离桥还有距离。
彻底桥炸断了以后,这2个团无路可退,随后被解放军歼灭。
从窑湾渡河的63军,全军1万3千余人被全歼,军长陈章阵亡。
此时黄百韬第7兵团正在距离桥不远的碾庄地区修正,命令损失三分之二兵力的44师先行撤退回到徐州。
44师师长刘声鹤率领3000多人,10日下午到达曹八集附近时,这里还有李弥兵团第9军3师8团一部。

曹八集本来应该是安全的后撤道路,但刘声鹤却遭到解放军的猛烈打击。
当时他的部队距离曹八集还有几里距离,刘声鹤果断下令丢弃笨重辎重,全军轻装急行军进入曹八集。
结果,44师残部行动快速,遭遇解放军进入的曹八集。
曹八集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国军在这里修建了一些防御工事,可以借此进行防御作战。
而附近友军李弥兵团第9军3师8团,不会随机应变,仍然按照命令向徐州前进,结果被解放军迅速包围歼灭。
当时已经是下午,刘声鹤却觉得情况不妙,因为对面解放军炮火猛烈,绝对不是偏师或者骚扰部队,而是主力。
他急忙向100军军长周志道汇报,后者上报黄佰韬后,让他不惜代价守到第二天天亮,还有援军赶来。

刘声鹤无奈下,只能率部死守。
44师虽此刻已经是残兵败将,但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当晚,解放军华野13纵114团,如潮水一般进攻,44师连续击退解放军7次攻势。
13纵114团凭借兵力优势,两次攻入曹八集内。
刘声鹤指挥部队果断拼刺刀巷战,两次将解放军攻入的部队歼灭。
这样苦战到第二天天亮,援军并没有赶到,反而解放军13纵主力陆续赶来了
华野13纵是军的编制,兵力有二三万人,44师区区3000人当然不可能是对手。
13纵在中午赶到以后,立即开始全面强攻。
而44师本来是撤退到徐州修整,并没有携带很多弹药,经过连续激战弹药已经严重不足,几乎无以为继。
到了下午1点,13纵发动全面攻势,炮弹如雨点一般打入曹八集,刘声鹤的师指挥所屋顶上都中弹爆炸。
当时弹药已经基本用完,解放军再次攻入曹八集。

刘声鹤指挥部队拼刺,但实在顶不住,眼见解放军已经攻到距离自己指挥部几百米外。
早在抗战的1942年,刘声鹤就担任五大主力第18军11师33团团长,也是九死一生的将军。
此时,刘声鹤知道大势已去,用力将自己的手表和金笔在地上砸碎(避免被缴获),随后高喊:“弟兄们,你们快各自逃命吧,这是命令”。随后,刘声鹤用手枪自杀身亡。
没多久,44师全军覆没,只有少量官兵突围逃出,曹八集丢失。
曹八集的丢失,对于战局的影响较大。
当时黄佰韬兵团损失较重,仅剩7万人,此时退路又被解放军切断。
蒋介石认为,黄佰韬此刻继续向徐州撤退,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被运动中被歼灭。
于是,蒋介石命令黄佰韬在碾庄固守代援。

而黄佰韬则认为,其他国军都聚集在徐州地区,自保尚且困难。他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碾庄,必遭解放军数倍主力围攻歼灭,应该不惜代价向徐州靠拢。
然而,曹八集的丢失,也让黄佰韬失去了靠拢的信心。
当时13纵主力在这里防御,黄佰韬在数日之内很难占领曹八集,导致兵力分散。而此时解放军机会合围上来,黄佰韬还不如将主力收拢在碾庄附近防御。
于是,碾庄战役就这么爆发了。
二,战争为什么残酷
23名苏联红军坚守一座四层大楼,面对绝对优势的德军坚守了58天,这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守卫战。
战后,苏军将领崔克夫开玩笑的说:“试图攻占巴甫洛夫大楼而阵亡的德军人数比攻占巴黎时阵亡的德军人数还要多"。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一个连接到一个任务,让占领”列宁广场”上的一座4层大楼,因为这个大楼视野俱佳,可以为炮、步兵提供绝佳视角,此时苏军和德军陷入激烈的巷战中,夺取这个大楼意义重大。
1942年9月26日,苏联红军巴甫洛夫中士带领几个红军战士来到大楼,德军防备松懈楼内只有几个德国士兵,巴甫洛夫战斗小组迅速解决了楼内德军,占领了大楼。
周围的德军发现大楼被苏军占领,于是抽出部分兵力进攻大楼,双方展开激战。
大楼地下室有30多名苏联居民,他们主动担负起了修筑工事、埋藏地雷等军事任务,其中十几个青壮年居民还拿起了武器。
这30多个苏联市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否则以巴甫洛夫一开始带去的几个人是很难守住大楼的。

德军一开始低估了楼内苏军的战斗力,派去的兵力不足百人,结果发现遇见了硬骨头,随后德军加大了进攻力量,动用了坦克、甚至调用了俯冲轰炸机。
但是德军的松懈和轻敌让他们失去了先机,苏军的三批援军也先后进入的大楼,他们是:阿法纳西耶夫中尉等7人(携带1挺重机枪),索布加伊达上士等6人(携带3挺反坦克枪),切尔努申科少尉等4人(携带带2门50毫米迫击炮)。
三批援军共17人,加上之前巴甫洛夫中士等6人,楼内苏军共23人,这就是著名的“巴甫洛夫23勇士”。
我们可以看出苏军的装备还算不错的,有重机枪、反坦克枪、迫击炮,这些武器对德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楼内苏军的防守非常的机动灵活,他们和楼内民众用铁丝网将大楼包裹,并在楼外埋设大量地雷。楼板也被凿开,上下均已打通。
从巴甫洛夫等6人第一次攻入大楼,到德军最终无功而返,苏军在大楼中坚守了58天,战斗一直很激烈,有一次一辆德军坦克甚至冲入了大楼内部,但是被反坦克枪击毁。
在楼内的58天,苏军并非只是战斗,实际上他们还有娱乐,在大楼的地下室里,楼内苏军和民众们还布置了了一个列宁室,里面有跳棋、骨牌和各类书籍。
战后,苏军守卫的这座大楼被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2015年3月15日,守卫巴甫洛夫大楼据点的23名红军战士中的最后一位健在老兵,乌兹别克人图尔德耶夫逝世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纳曼干州,享年93岁。
不得不承认,苏联的大楼修筑的真是够坚固的。
三,战争为什么要赔款
居然没有人提到203高地吗?那我就来说说吧。
旅顺城外的203高地,是一个海拔203米的小小高地,几乎决定了近代日本的生死存亡。
日俄战争爆发以后,日本要想向中国东北派遣陆军,必须依赖海军保障海上运输。但日本海军的总吨位远远不如沙俄帝国海军。但对日本来说比较有利的是,俄罗斯的远东舰队集结在旅顺港,而远东舰队的实力略逊于日本联合舰队。
所以日本的计划就是:趁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赶来增援之前,消灭俄罗斯的远东舰队。
如果这个计划无法达到的话,等波罗的海舰队和远东舰队合并一处,就会形成相当于日本联合舰队两倍的优势,到那时日本联合舰队还想全身而退都是白日做梦了,更别说夺取远东的制海权。而如果失去制海权的话,日本陆军的后勤就会彻底完蛋,根本不可能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对峙下去。
换句话说,如果日本联合舰队没能在波罗的海舰队赶到之前消灭俄罗斯的远东舰队的话,日本面临的可能就是亡国。
所以这对日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战略。而这个战略能能够得以实施的重点,就在于旅顺边上小小的203高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203高地的位置和高度比较特殊。在203高地上可以清晰看见旅顺港内所有的俄罗斯海军舰船。所以,如果日军能够在203高地上建立炮兵观测点的话,就能够引导炮兵从陆地上直接炮击轰沉整个俄罗斯远东舰队。
当然更靠近旅顺周边的还有其他一些高地也有类似的效果,但是俄军也不是傻瓜。在靠近旅顺的其它高地上布防非常严密,有非常坚固的工事,日军尝试突破都失败了,损失非常大。
203高地距离旅顺市区较远,旅顺的守军过来增援的话时间稍微长一些。再加上203高地之前,没有像旅顺周边那些高地那样有非常坚固的永久性堡垒工事,所以203高地就成了后期日军夺取的重点。
到这里大体上已经可以看出:能否及时夺取203高地,就成了当时日本生死存亡的关键。于是为了这个小小的高地,日本不惜从东京拆来动用28厘米口径的重炮(本来是用于东京湾的海防的),动用国内最后的预备师团。打到一个师团1万多人只剩下1000多人,也要夺取203高地。
最后的结局是日军终于成功夺取203高地,并借助203高地的炮兵观测所,用陆地重炮几乎全歼了旅顺港内的俄罗斯远东舰队。然后联合舰队才有机会腾出手来以逸待劳,对付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
所以说一个小小的203高地,直接决定了日俄战争的胜负,乃至近代日本的存亡。当然要不惜代价去抢了。
四,为什么战争很残酷
因为小据点发挥大作用。夺下据点占据主动。交战双方付出惨重代价争夺某一据点,就是因为这个据点具有战术价值。一旦谁占据这个据点,就会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就会在接下来的防守防卫作战中占据有利位置,给对方以杀伤,而且对方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据点就成为占有方作战的有利依托。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我军与“联合国军”投入 大量的兵力,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自认共伤亡15000人,其中美军5000人,韩军10000人;我方伤亡11500人,其中阵亡4838人,伤6691人,就是为了争夺以597.9高地、537.7高地为主的据点。最终打败以美为首的联合国军,更主要的是我们占据有利的战场位置,营造了有利态势,这场战役实际迫使联军停止了任何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计划。
五,为什么战争总是掠夺女人
这要看这个地方是否重要的,有些山头,卡口。别看它是小据点,如果是易守难攻的,那就必须抢占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场战斗,指挥官的头脑很重要的。他关系到军人的生死存亡。但愿天下没有战争。大家和睦的相处。好好的在一起生活!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战争中,为何双方会付出惨重伤亡去争夺一个小据点?(为什么战争都要找借口)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相关文章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 第五人格怎么接祭祀的洞?(第五人格里祭祀怎么玩)
- 德军总部2是什么类型的游戏?(德军总部2怎么样)
- 铠的玩家表示:这英雄有毒,一开大招智商就变0,哪怕1打5都要反打,你是这样吗?
- 刺激战场没了,和平精英不想玩,还有没有可以吃鸡的新手游?(吃鸡除了和平精英)
- DNF玩家太现实,普雷和洞察求奶来,深渊和每日给爷爬,如何评价?
- 《QQ飞车》手游曝光的自由会是什么新模式?(qq飞车的自由训练在哪里)
- 《王者荣耀》公孙离的花间舞好不好?(公孙离花间舞视频特效)
- 十年过去,手机游戏变得更好了吗?(以前手机游戏十年前)
- 手游《上古卷轴:刀锋》 为何会延期至明年?(上古卷轴刀锋什么时候公测)
- 玩家说着不玩腾讯的《一起来捉妖》,转头就把它送上IOS榜首,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