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的中日国运之战,假如清朝死扛到底,结果如何?

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的中日国运之战,假如清朝死扛到底,结果如何?

游宝
一,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的中日国运之战,假如清朝死扛到底,结果如何?甲午战争时就清政府的角度来说,真的坚持不下去了。现在网上确实有些人认为,如果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再坚持一段时间,那么就可能击败日本。不....

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的中日国运之战,假如清朝死扛到底,结果如何?

一,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的中日国运之战,假如清朝死扛到底,结果如何?

甲午战争时就清政府的角度来说,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现在网上确实有些人认为,如果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再坚持一段时间,那么就可能击败日本。不过这个想法实在有些太乐观了。维持战争需要的主要是军队、物资和军费和政治因素,就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时日本的状态来说,还有很大的余力,而清政府却支持不住了。

军队方面

在《马关条约》签署时,日本在海陆两个战场上不仅连战连胜,而且损失微乎其微。由于清军战斗力低下,在陆战中日军的损失有限。总共只被击毙1132人,另有285人因为伤势过重而死。这点损失和日军17万的参战兵力相比,损失完全可以忽略。

而在海上日本优势更大,日本海军已经全歼北洋水师,自身没有一艘主力舰战沉,彻底夺取了制海权。

所以日本在兵力上非常充裕。

相反,此时清军虽然号称有百万之众,但是大部分是毫无战斗的八旗和绿营。剩下的练军、防军和勇营又分散在各地驻扎,一时难以集中。清军在辽阳东路、旅顺、威海三个战场上都是一败涂地,参战的淮军、湘军、东北练军各部都损失惨重。一时之间华北清军主力已经全部被击败,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物资方面

由于清军战斗力差,日军在战斗中损耗的武器弹药并不多。而且由于清军崩溃太快,日军在各个战场缴获丰厚。据统计,日军在战争期间共缴获了751门大炮,9883枝步枪,2623751发炮弹,20009785发子弹。缴获数字甚至超过了战争消耗,显然日本继续打下去物资也不缺。

而清军由于屡战屡败,大批军用物资被日军缴获。开战以后清政府和地方督抚都紧急向各国购买了不少武器。不过因为购买、运输武器需要时间,相当部分在海外订购的武器还在运输途中,短时间内难解燃眉之急。

军费方面

日本在战争爆发以后,筹集了大批军费,其主要来源是发行国债。由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内对外扩张思想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因此国债发行非常顺利。首批发行的3000万日元战争债券,其认购数额达到了7700万日元,可见日本国内对于战争的狂热。

日本先后共筹措了22523万日元,大约相当于1.5亿两白银的军费。这笔军费日本一直到完成对台湾等地的侵略和占领,战后士兵全部复员,发放完抚恤金等善后工作以后,依然还有2475.4万日元的富裕。

加上日本在战争期间掠夺了大约3000万日元的金银、现金和8982.2万元日元的物资,因此在《马关条约》签订时,日本的财力还非常充裕。

而清政府自开战以后,由于自身财政难以承担巨额军费,只能向外国银行借贷。即使如此,清政府前后也只筹集到了大约6600万两的军费,不到日本的一半。如果要继续打下去,那么只能继续向外国银行借贷。

不过当时列强借钱通常条件苛刻,有时候甚至还会提出政治要求。特别是在清政府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列强肯定会趁火打劫。因此对于清政府来说,继续借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分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

就国内因素来说,日本连战连胜,全国上下陷入了战争的狂热状态之中。举国上下都有意扩大战争,一心谋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在《马关条约》签署前夕,日本军部有意继续扩大战事,大举调集部队在旅顺集中,打算以10万兵力对北京展开总攻。

而清政府上下显然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清流们都主张继续打下去,不过他们对于如何打下去,除了建议把他们认为办事不利的一线指挥官杀了或者撤职之外没有任何建议。地方督抚则各扫门前雪。特别是南方督抚,把甲午战争当做北洋和日本之战,自己漠不关心。而慈禧和光绪更关心的是继续打下去可能危及自己的统治。

在国际上就更不利了。甲午战争前夕,在远东军事力量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是英法俄三国。法国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东南亚一带,对于中日战争无心干涉。

英国有意扶持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因此和日本签署了《通商协议》,并默许日本挑起对华战争。在战争期间更是采取了偏向日本的政策。

而俄国也有意借日本之手削弱清政府,从而为自己在远东扩张之路扫清障碍。因此俄国也采取了纵容日本的政策。

显然无论是国内的政治因素还是国际上的政治环境,对于清政府都是非常不利的。

继续打下去短时间内清政府必败,这是慈禧和光绪不能接受

因此如果继续打下去,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慈禧、光绪迁都到西安等内陆地区,那么有可能依靠着国土辽阔,把日本拖入战争泥潭,从而将日本拖垮。

但是在短时间内,清政府必然将遭到重创,北京都无法守住。这样一来,清政府的威信必然遭到重大打击,地方势力将进一步加强。此外西方列强也可能会借这个机会进来分一杯羹,这样有可能清政府比日本还先瓦解。

这对于慈禧和光绪显然不能接受,因此他们最终选择了投降。

死扛到底的会加快改革的步伐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灭亡清朝!

如果清朝死扛到底,意味着日清战争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而战争规模越大,拖延时间越长,对日本就越不利。

日本国内的矛盾日益尖锐,没有清朝的赔款,柳条湖事件、七七事变、淞沪会战都不会发生。

清朝没有因为《马关条约》被列强看出虚弱的本质而出现所谓的“利益均沾”,没有因为这些各种条约带来的压迫,国内阶级矛盾会相对缓和,清朝可以延迟更久的统治。清朝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财力支持国内的改良,缓和矛盾。

但是,如果清朝死抗到底,必定更加依靠地方实力派,地方实力派趁机发展壮大就成了必然,会造成军阀割据之局面。

清朝拥有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清朝和日本死磕到底,到最后只能是日本扛不住主动退场。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本派出大量间谍,得知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人心涣散、工业水平落后,甚至日本没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东三省,日本甚至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一场淞沪会战粉碎日本所有幻想。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日本占领朝鲜。日本人在中国迅速推进,直逼沈阳,清朝岌岌可危。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李鸿章提出建议,希望清帝国和日本打持久战。日本国土面积小,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无法迅速占领中国,因此希望速战速决,中国需要以广大的土地换取战争的时间,不计一城一池之失,以大局为重,拖住日本,方能反败为胜。

事后看来,李鸿章的主张无疑是最正确的,那怕不能反败为胜,赔款肯定能更少些,甚至不用割地。而当时的光绪只求议和速成。

无论清朝能不能死抗到底,也无论其能不能取得胜利,都无法换救清朝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的必然命运!

爆发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的确是清朝和日本之间的一场“赌国运之战”。甲午战争的胜负不仅直接决定着未来几十年的东亚秩序,而且更决定着清日两国的生死存亡!

(北洋水师的铁甲舰)

因此在此战中日本人才会竭尽全力以求一逞,是集中了全日本的力量,在同清朝进行殊死对抗!而内部勾心斗角的清朝则无法集中全力,应付这场国运之战。许多清朝官僚既没有重视此战,更没有正视日本的崛起。

更何况,即便是积弊甚深的清朝,能够侥幸在甲午战争中取胜,也将因为对手的实力太强,只能取得惨胜!而代价沉重的惨胜,将会因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犹如失败。只会使清朝面临如下两个危险后果。

第一,清朝统治者会因取胜而沾沾自喜,从而满足于既有成就,不会再推动进一步改良。这样,清朝体制僵化、政治腐朽的局面仍然无法得到改变。

第二,由于清朝取得的是惨胜,因此就无力对日本本土发起攻击!而凭日本人的野蛮性格和不服输的精神,是绝不会认输的。所以待其恢复元气之后,必然会再度向清朝发起挑战。而到了那个时候,清朝还能凭借侥幸再度取胜吗?

(晚清的掌舵人——慈禧太后)

总而言之,决定清日两国命运的不仅是一场战争的胜与负,而是要看清日两国谁能及早抛弃旧桎梏,将国家的发展方向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换言之,就是清朝能不能及早放弃僵化腐朽的君主专制,对其政体进行必要的改良,进而重新构建统治秩序,从而推动自上而下的全面改良!

唯有如此,清朝才能在激烈的时代博奕中获得一线生机!只是很可惜,清朝统治者愚顽不灵,坚决不肯触硑导致其落后的总根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如此一来,清朝即使能够侥幸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仍然无法避免被历史淘汰的必然结果!

(晚清时裱糊匠——李鸿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的中日国运之战,假如清朝死扛到底,结果如何?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