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游资讯 > 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人)

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人)

游宝
一,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看过《宰相刘罗锅》的朋友们肯定记得这一集,83岁的山西守备温国凯贿赂和珅,将年龄改为38岁,并在官员考核中被评为第一名推荐给乾隆皇帝,结果乾隆要在朝堂上召见温国凯,闹出了大笑....

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

一,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

看过《宰相刘罗锅》的朋友们肯定记得这一集,83岁的山西守备温国凯贿赂和珅,将年龄改为38岁,并在官员考核中被评为第一名推荐给乾隆皇帝,结果乾隆要在朝堂上召见温国凯,闹出了大笑话。其实,清朝官员考核晋升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虽然有很多主观因素,但是终究对官员晋升有一定的约束,那么清朝官员怎么才能得到晋升呢?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两部分,京察是考核京官,大计是考核外官。 考核结束后,将考核优异官员(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名单报给皇帝,等待皇帝召见。也就是说京官和地方官是走两套评价体系的。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地方官的考核中,直接上级的保举和考核评语至关重要,这是晋升的第一步。房自己的评语进入吏部后,地方官就要进京跑关系了,争取自己能够获得皇帝召见的机会。得皇帝召见,基本上就意味着自己要升官了,甚至走大运。


皇帝召见时,需要高级官员引荐,文官是由吏部尚书、礼部侍郎引荐,武官由兵部尚书、兵部侍郎引荐。除非自己政绩卓著,基本上要与引荐的高官保持这种或那种关系,才能顺利完成面君的流程。

先说文官,引见之日,吏部将引见官员排班,一次五六人,班首、班尾各有司员一人为领班和押尾。 引见时呈递绿头牌,牌上书写引见人姓名、履历以供皇帝阅看。如果引见官员是地方推荐、送部引见,还要将督抚出具的考语也填在绿头签上。除绿头签外,皇帝手中还有引见人写的履历折子,以便参阅。


文官引见时,皇帝升御座,吏部尚书、侍郎跪于御座一侧,将绿头牌和引见单呈递皇帝。引见官员按班次顺序入殿,奏报履历,然后皇帝与之交谈。交谈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公务,有时也叙家常。通过引见谈话,皇帝观察官员的身材相貌、言谈举止、人品德行,并用朱笔把评语、升迁降革意见写在引见文书上。之后,皇帝会向主管堂官说明自己的意见,主管堂官据此撰写奏折,待批准后向引见官员宣布。 之后官员们常被第二次引见,聆听皇帝训饬,然后离京。看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电视剧的朋友对上述流程可能有点印象,皇帝通常对官员说一些勉励的话,特别亲近的大臣如明珠、年羹尧更会单独交谈,甚至交换意见,商量对策等。无论被召见的官员如何手眼通天打通各个关节,自己还是要有一些本事,要不面君时总会露馅儿的。


武官引见前,先在东安门外考试徒步射箭与马上射箭,称为“堂考”,获得前三等语“好”、“中平”、“平常”的武官方可引见,获得第四等评语“劣”的会受处分,失去引见机会。为体现朝廷重视武备的精神,引见时,武官均要执弓,如遇皇帝阅射,得射完五箭再跪奏姓名,其他规制与引见文官类似。

总体考核流程主观成分太大,容易造成上下级结党营私、沆瀣一气,但是总体上对勤恳的官员还是有一定的上升通道,不可能所有的保举评优官员都是关系户,总有一些基层官员可以出头,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朝后半期的官员京察大计基本上形同虚设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宝宝游戏提供的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清廷是怎样考核京官的人)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